为深化生物学教学实践研究,助力师范生专业成长,3月6日下午,大二部分师范生在韩菲和李宁两位老师的带领下,参加了“2025年芜湖市义务教育生物学新教材使用培训”专题教研活动。本次活动在安徽师范大学附属萃文中学举行,特邀人民教育出版社生物学教材编写专家王颖老师担任主讲。通过示范课展示与专题报告相结合的形式,王老师为生物师范专业大二学生呈现了一场理论与实践交融的学术盛宴。
一、示范课展示:以探究实践激活课堂
在活动的首环节,安徽师范大学附属萃文中学的秦周怡老师以《水的利用与散失》为主题,呈现了一节“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导向”的创新示范课。课程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课前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实验,通过观察植物茎段、叶片、花瓣的导管结构和水分运输现象,自主探究植物体内水的运输部位。课堂上,学生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推理和汇报,逐步构建了“水在生物体内循环”的科学认知。秦老师通过问题链串联教学环节,注重科学思维和证据意识的培养,展现了新课标背景下“做中学”的实践理念,为师范生提供了探究式课堂设计的鲜活范例。

图1 秦周怡老师进行示范课展示(安徽师范大学 潘俊婷 摄)

图2 秦周怡老师邀请同学进行小组汇报(安徽师范大学 张淑淇 摄)
二、专家报告:解读教材新变化,赋能核心素养落地
在题为《义务教育生物学新教材使用培训主题活动》的专题报告中,王颖老师从教材修订逻辑、核心素养渗透、教学实施策略三方面进行了深度解析。在内容优化方面,她对教材的章节结构进行了科学调整,并更新了情境案例。例如,在“种子的萌发”一节中引入现代农业技术,新增“国家作物种子库”等科学故事,强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新时代科技成果的融入。在素养导向方面,王老师通过分层情境设计、贯穿式探究任务和精准化表述,助力学生生命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与社会责任的培育。最后,王老师结合教材各个章节,强调教师应“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她提倡活用教材中的劳动教育、传统文化等新元素,设计梯度任务;通过“质疑—探究—验证”的闭环教学,引导学生从具象现象抽象出科学规律,并最终迁移至真实问题的解决。

图3 王颖老师提出教材实施建议(安徽师范大学 潘俊婷 摄)
本次活动通过课例观摩与理论剖析的双向联动,帮助师范生直观感知新课标理念的课堂转化路径,深刻理解教材修订背后的育人逻辑。参与学生纷纷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起点,持续关注基础教育改革动态,锤炼教学设计能力,为未来成长为“素养导向型”生物学教师夯实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