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姓名:熊宇杰 职称:教授 电话:0553-5910007 邮箱:yjxiong@ahnu.edu.cn |
◆ 主要学习工作经历
●2004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学位
●2004年至2007年在美国华盛顿大学(西雅图)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2007年至2009年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工作,任助理研究员
●2009年至2011年在美国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工作,任国家纳米技术基础设施组织首席研究员
●2011年至今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作,历任教授、博士生导师,讲席教授
●2021年至今在安徽师范大学工作,历任党委常委、副校长,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校长(正厅级)
◆ 主要社会兼职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化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感光学会光催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航天先进材料创新联盟理事
◆ 主要研究内容
主要从事仿生催化系统的智能定制研究。创制了模拟自然界生物体结构和原理的催化材料,发展了分子转化过程的多物理场调控方法,建立了催化反应的多能量场耦合机制;设计了模拟自然界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催化器件,发展了传质和传能过程的多相流动强化方法,实现了催化系统的效率提升和功能定制。
◆ 主要研究课题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重点支持项目(2024-2027),主持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点项目(2023-2027),主持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2023-2025),主持
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018-2022),主持
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大科学装置联合基金项目(2016-2018),主持
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面上项目(2015-2018),主持
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2012-2014,2020-2022),主持
8. 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项目课题(2017-2022),主持
◆ 主要研究成果
一、代表性论文及论著:
1. Solar-driven sugar production directly from CO2 via a customizable electrocatalytic-biocatalytic flow system, Liu, G.; Zhong, Y.; Liu, Z.; Wang, G.; Gao, F.; Zhang, C.; Wang, Y.; Zhang, H.; Ma, J.; Hu, Y.; Chen, A.; Pan, J.; Min, Y.; Tang, Z.; Gao, C.;* Xiong, Y.* Nat. Commun. 2024, 15, 2636.
2. Artificial Photosynthetic Cells with Biotic-Abiotic Hybrid Energy Modules for Customized CO2 Conversion, Gao, F.; Liu, G.; Chen, A.; Hu, Y.; Wang, H.; Pan, J.; Feng, J.; Zhang, H.; Wang, Y.; Min, Y.; Gao, C.;* Xiong, Y.* Nat. Commun. 2023, 14, 6783.
3. Solar-Driven Methanogenesis with Ultrahigh Selectivity by Turning down H2 Production at Biotic-Abiotic Interface, Ye, J.; Wang, C.; Gao, C.; Fu, T.; Yang, C.; Ren, G.; Lu, J.; Zhou, S.;* Xiong, Y.* Nat. Commun. 2022, 13, 6612.
4. Reversing Electron Transfer Chain for Light-Driven Hydrogen Production in Biotic-Abiotic Hybrid System, Han, H. X.; Tian, L. J.;* LIu, D. F.; Yu, H. Q.; Sheng, G. P.;* Xiong, Y.* J. Am. Chem. Soc. 2022, 144, 6434-6441.
5. Sustainable Conversion of Microplastics to Methane with Ultrahigh Selectivity by Biotic-Abiotic Hybrid Photocatalytic System, Ye, J.; Chen, Y.; Gao, C.; Wang, C.; Hu, A.; Dong, G.; Chen, Z.; Zhou, S.;* Xiong, Y.* Angew. Chem. Int. Ed. 2022, 61, e202213244.
6. Surface-Bound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Generating Nanozymes for Selective Antibacterial Action, Gao, F.; Shao, T.; Yu, Y.; Xiong, Y.;* Yang, L.* Nat. Commun. 2021, 12, 745.
二、专利:
1. 一种微生物自合成硫化镉半导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增强固定二氧化碳的方法,熊宇杰、高超、刘光宇,专利号:ZL 202111043701.X,授权时间:2023.4.17。
2. 一种葡萄糖传感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熊宇杰、吴思凯,专利号:ZL 201710373597.8,授权时间:2019.8.27。
三、主要获奖情况:
1. 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2018年)
2.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17年)
3. 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8年)
4. 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EurASc,2024年)
5. 东盟工程与技术科学院外籍院士(AAET,2022年)
6. 新加坡国家化学会会士(SNIC,2022年)
7. 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RSC,2017年)
8. 安徽省自然科学一等奖(第一完成人,2021年)
9. 中国科学院优秀导师奖(2014、2015、2016、2018年)
10. 英国皇家化学会Chem Soc Rev开拓研究者讲座奖(2019年)
11. 中美化学与化学生物学教授协会杰出教授奖(2015年)
12.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三完成人,2012年)